糖尿病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运动形式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20-02-29 19:49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转自《国际糖尿病》,原标题 :合理选择运动形式,糖尿病患者人人受益

刘佳宁1 孙子林1 江伟新2

1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东南大学糖尿病研究所;2东南大学体育系

糖尿病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运动形式,更健康

 

运动治疗是糖尿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对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及骨骼肌功能、强化血糖控制、纠正糖脂代谢紊乱有重要意义,并在延缓糖尿病并发症与降低心血管及全因死亡率方面多有贡献。对于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运动方案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不同。总体来说,目前指南推荐糖尿病前期与糖尿病患者每周进行不少于150分钟的中高强度运动,中间间隔不超过2天。

01

儿童与青少年糖尿病

糖尿病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运动形式,更健康

 

 

对儿童与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应鼓励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每周至少进行3次增强肌肉骨骼的运动为目标。主要涉及有氧运动、抗阻运动与柔韧性及平衡性运动等多种运动形式[1,2]。

02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运动形式,更健康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规律的有氧运动有助于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增加肌肉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3]。而高胰岛素抵抗人群保持每周2500千卡的运动量,便可能得到最大程度的胰岛功能改善[4]。因此,建议患者在一周大多数时间都保持一定量的有氧运动,每次至少持续10分钟以上,并以每天30分钟以上为目标。一般来说,短时高强度运动/间歇运动适用于较年轻的且心肺功能较好的个体。若能够以9.7千米/小时的速度奔跑至少25分钟的成年人,往往可以从短时高强度活动(如75分钟/周)得到有效的健康获益。

近些年流行的高强度间歇性训练(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作为一种持续有氧运动的代替方案,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另一种选择。相较于持续有氧运动,HIIT可快速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骼肌氧化能力、胰岛素敏感性及血糖控制。但鉴于实际效果与安全性尚有争论,因此只推荐病情稳定且有中等强度运动基础的患者实施,且需要循序渐进,最好有专业指导。

另一方面,抗阻运动也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血压、肌肉力量及瘦体重并有效降低HbA1c 0.57%[6],减少胰岛素抵抗与脂肪沉积。指南推荐在非连续日进行2~3次/周的中高强度抗阻运动。但就降糖效果而言,往往联合运动的作用优于任何一种单一运动。因此,建议患者进行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相结合。

03

老年糖尿病

 

糖尿病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运动形式,更健康

 

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柔韧性与平衡性运动十分关键。尽管其对血糖控制、身体成分或胰岛素功能的影响不大,但有利于保持关节活动,提高平衡能力,减少跌倒风险。因此,建议年龄50岁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每周进行2~3次主要肌肉肌腱群的柔韧性训练和平衡训练[8]。另外,选择瑜伽、太极这些运动也可以增强柔韧性、肌肉力量和平衡,且改善血糖控制。

04

1型糖尿病

 

糖尿病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运动形式,更健康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尽管疾病特点决定了其运动选择会更加谨慎,但运动治疗同样重要。荟萃分析显示,在小于18岁的青少年1型糖尿病人群中,可以观察到运动者的HbA1c显著改善,且每周运动频率大于3次,每次大于1小时,并采用有氧与抗阻联合运动,效果更为显著[9]。而成人1型糖尿病患者的规律运动与死亡率的降低也密切相关。对于1型糖尿患者,同样推荐联合运动,相较于单独有氧运动会获得更好的血糖稳定性。同时,先抗阻运动再有氧运动往往可以减少低血糖发生[10,11]。此外,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HIIT运动也并不会恶化血糖控制。但需要注意的是,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对体育活动的反应根据活动类型/时间有很大的差异,需要不同的调整[12]。还应特别关注运动前后的血糖监测,为了防止长时间运动后出现低血糖(尤其是大于30分钟的有氧运动),根据血糖情况适度增加碳水化合物摄入与减少胰岛素注射剂量十分必要。运动前血糖范围最好是5.0~13.9 mmol/L。同样要避免在高血糖和血酮升高时运动。近期对使用胰岛素泵的患者予以运动前皮下注射小剂量胰高血糖素的研究有望更好地解决运动后低血糖及高血糖发生。

05

妊娠糖尿病

 

糖尿病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运动形式,更健康

 

对于妊娠糖尿病高危人群,开始运动的时机是在妊娠之前,有助于减少妊娠糖尿病的发生。当然,妊娠并不是运动禁忌证,在对胰岛素运动敏感性及低血糖等风险进行充分评估后,糖尿病患者在妊娠前与妊娠过程中均推荐进行规律的运动锻炼,这将有助于增加心血管健康获益,并减少子痫前期等并发症及剖宫产的发生风险。妊娠糖尿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应以20~30分钟/天的中等强度运动为目标,无论是选择有氧运动还是抗阻运动,均可以改善胰岛功能及血糖控制。

06

糖尿病合并症或并发症人群

糖尿病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运动形式,更健康

 

对于糖尿病合并不同并发症或基础疾病的患者,个体化运动更加重要,要结合病情的严重程度并注重监测。我国运动指南建议伴发心脏病的患者采用低强度运动,建议每周3~4次,一般每次最长不超过1小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运动强度应为低至中等,避免高强度,建议每周大于4天,30分钟/天。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运动以中等运动强度为主,每天1次,不少于30分钟。糖尿病足病患者建议上肢进行等长收缩训练或上肢渐进抗阻训练,每天1次,循序渐进,以大于30分钟为目标。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建议在监督下从低强度、低运动量开始,以中、轻强度运动为主。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在眼科筛查后进行监督下运动。存在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或严重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时,禁忌高强度有氧运动或力量训练。

结语

糖尿病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运动形式,更健康

 

  对于有困难进行专门结构化运动的患者也无需焦虑,重视运动并从生活习惯的改变开始,便会从中获益。实际上,即使只是400千卡/周的轻度运动也可以改善既往久坐习惯的成年人的胰岛功能。减少日常久坐时长且每30分钟以站立或轻度活动打破久坐,已被证实可有效改善久坐超重人群以及血糖调节受损女性人群的血糖控制[16]。此外,有意识地增加日常体力活动及能量消耗(如做家务、步行出行),如即使餐后散步15分钟也对血糖控制有所帮助。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与东南大学体育系合作,体医融合,并借助互联网智慧运动管理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整合、院内院外连续运动管理,帮助更多糖尿病患者正确选择运动方式并长期维持。

总之,运动降糖的健康获益毋庸置疑,但鉴于疾病基础、病情发展及个体差异,糖尿病群体的运动锻炼并不可同普通人群一概而论,要综合各种因素全面考量,鼓励患者选择合适的运动方案,循序渐进增加体力活动水平,以追求运动有效性与安全性的最优平衡。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