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奔跑的马拉松产业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20-05-21 11:45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今天有两条新闻在跑圈刷屏了,一条是中国田径协会发布了《2019年中国马拉松年度报告》,另一条是于嘉全马成绩2小时38分。

中国田协的这份年度报告内容很中肯,其中不但肯定了中国马拉松运动在过去一年的成绩,也对出现的问题不做回避。

“中国马拉松也面临着赛事质量良莠不齐、赛事管理人才缺乏、社会资源相对有限等难题。如何加强协会对整个行业的管理和协调,仍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重要课题。”

“一些办赛方的服务意识和办赛能力仍然有限,精品赛事整体占比依旧不高,难以满足群

众对高品质赛事的需求。”

“群众对马拉松科学健身知识和功能及参赛规则意识、礼仪价值认知有待提高”

“与深厚的群众基础形成对比的,是中国马拉松竞技成绩不理想。”

……

我相信,在国内跑过几次马拉松的人应该对这几条总结深有同感。尤其是对于跑过上马、北马等国内顶级赛事、或者参加过海外大型马拉松赛事的跑者而言,体会更深。

1 疯狂奔跑的马拉松产业

这份报告可以算做中国田协的年度总结,不久前,中国田协还发布了一份完全数据角度分析的《2019年中国马拉松大数据分析报告》,把这两份报告结合着看,我们对于中国马拉松运动的诸多问题会有更直观的理解。

马拉松本身是一项纯粹的体育运动,但在规模化、市场化的作用下,已经成为了风口行业。

2011年,中国一共只有22场认证马拉松赛事,直到2014年,认证赛事依然维持在51场,2015年,认证赛事首次突破百个,达到132场,到了2016年,认证赛事突然爆发式增长,达到了328场,此外,还有数百场非官方认证赛事,赛事总量逼近千场。去年的认证赛事更是达到了357场之多,加上非认证赛事,中国马拉松赛事总量竟然接近两千场(1828场)。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2019年中国平均每天有5场以上的赛事,考虑到马拉松赛事通常安排在周末,即平均每个周末会有超过35场马拉松赛事。

一个产业能在短短四年间出现十余倍增长,其中必然蕴含着大量的商业机会,但“赛事质量良莠不齐、赛事管理人才缺乏、社会资源相对有限”也是必然的,由此“办赛方服务意识和能力有限,精品赛事占比不高”也是必然结果。

2 上热搜的马拉松新闻大都不是好事

回想2019年与马拉松有关的新闻,真正冲上热搜的热点,鲜见正能量,而现在依然令我记忆犹新的,都是令跑圈蒙羞的事件——冲刺强送国旗、强拉冠军选手合影、倒数第一名有奖、替跑、骑共享单车完赛、疯抢赛事补给……

不可否认,尽管中国马拉松运动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除了赛事本身的商业模式之外,甚至还深度影响到了运动补给产品、运动装备、城市旅游业、酒店业、餐饮业等诸多行业,但这个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赛事质量,依然存在太多值得完善的细节。

其实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归结到一个问题上来:跑一场马拉松,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参加国内马拉松的过程中,从报名到领物,到参赛,再到完赛服务,这一个流程走下来,最直观的感受是,国内的马拉松,其实很不纯粹。

很多业余跑者在评价一场马拉松赛事时,评价标准往往是“羊毛”是否薅得开心,这几乎已经成了“行业标准”。

一场国内马拉松赛事的报名费普遍维持在150元上下,很多人从领物时就开始算,能不能把报名费给薅回来?

怎么薅?一是通过参赛包内赞助商提供的参赛服、纪念品、小食,二是通过在赛道上疯狂吃补给。

这种跑者心态真是比较畸形,完全背离了马拉松运动的初衷。

3 海外赛事与国内马拉松差别巨大

以我参加过百余场全球马拉松赛事的体验来看,世界上有两种马拉松,一种是中国马拉松,一种是其它。如果习惯了国内马拉松的低报名费高福利,在初次报名参加海外大型赛事时一定会感到些许不适。

首先,海外赛事的报名费标准基本维持在500元人民币以上,一些顶级赛事的报名费甚至过千,而在海外赛事的领物现场,“羊毛”数量一定是令中国跑者失望的,非但没有“羊毛”,有时还要被赛事主办方“薅羊毛”,一些海外赛事的报名费中并不包含最基础的参赛服,需要额外购买。另外,海外赛事的个人影像服务几乎都是有偿的,照片及视频的套餐价格甚至与报名费相近。

其次,与国内一些所谓“零差评”赛事相比,海外顶级赛事的赛道补给真是乏善可陈,只提供维持长时间运动所必须的饮食,包括水饮和香蕉、饼干(部分日本赛事除外)。

说白了,马拉松,就是马拉松。跑步,就是跑步,特别纯粹,不要掺杂太多非跑步元素在其中。

4 让马拉松更纯粹 才能感受运动之美

这样一对比,再回头看中国田径协会年度报告中总结出的这些不足,其实就很容易理解了,供给端与需求端都在赋予这项群众性体育赛事更多的外延,背离了这项运动兴起时的初衷。

中国的路跑赛事从1月开始全面停摆,今年行将过半,随着中国疫情防控的初步告捷,一些国内马拉松赛事也进入了重启议程。

马拉松其实是一项特别纯粹而美好的运动,不应该与那些不堪有任何粘连。在柏林,在波士顿,在东京,那些举世闻名的顶级马拉松赛事中,最美好的体验永远不可能来自于跑步之外,而是赛道本身。

那种对于42.195公里的执着,对于自己身体的掌控感,都值得我们更加热爱这项运动。

经过了长达半年的沉淀与反思,当我们再次踏上这条漫长而精彩的马拉松赛道时,是否可以回答一个问题:我们究竟是为了跑步而跑马,还是为了跑马而跑步?

只有找到了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这项运动,并补足短板,将中国方兴未艾的马拉松赛事办的越来越好,让中国跑者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出现质的提升。

5 结语

与《2019年中国马拉松年度报告》同时刷屏的另一件事,是央视主持人于嘉独自跑了个马拉松,成绩达到了2小时38分的职业跑者水平。

作为于嘉的好朋友,我非常替他开心,这些年我眼看着他越跑越快,身材也越来越棒,他的一句话特别中肯,值得所有热爱马拉松运动的朋友共勉:“跑步是一辈子的事情,对我们来说,能一直跑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我们应该是为了跑步而跑马,只有秉承这条逻辑,中国的马拉松产业才会在更健康的轨道下实现持续性爆发式增长。

毛大庆简介

毛大庆,城市规划与区域经济学博士,优客工场创始人、董事长,优享创智创始人。中国科协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

2015年创办优客工场,截止2019年9月30日,在全球42座城市布局了197个场地。优客工场以构建国际一流的共享空间为目标,旨在打造为创新创业企业服务的加速器、科技成果转化及孵化平台,最终成为一个覆盖全产业链的商业社交平台。

著有《城市人居生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永不可及的美好》、《无处安放的童年》、《一口气读懂新加坡》,译著《奔跑的力量》、《朝圣波士顿马拉松》、《鞋狗》、《为谁留的空椅子》《凿开公司间的隔栅》等。

爱好马拉松运动,截止2020年1月1日,已经完成全程马拉松108个。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