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园慧是游泳的还是跑步的?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20-09-30 11:55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事情大家应该都知道了。

洪荒少女傅园慧预赛游出了唯一一个1分钟以内的成绩、余贺新打破了宁泽涛尘封许久的全国记录、王简嘉禾甚至打破了亚洲记录……

可惜他们通通无缘决赛,更别提名次了。

傅园慧又上热搜了,这次是因为”游太快“

不明真相的群众可能以为这是什么明星邀请赛?还是啥商业性质的表演赛?

很遗憾,这是正儿八经的“全国游泳锦标赛”。

这事儿都是热搜一天了,大家伙应该都知道,然后再说一个可能没那么多人知道的。

另外一个单项全国锦标赛——体操决赛赛场上出现了另外的一个啼笑皆非的事实:

女子跳马决赛,只有五名选手进行比赛,其中资格赛最后一名的选手选择了一个最低难度的基本动作,完成后拿到了决赛最低分。

但仍旧是“全国第五”。

这可是央视直播的体操项目全国最高水平的赛事,比赛中央视的解说老师也……很无奈。

辛苦了老师,我知道你实在不知道这个槽从哪儿吐起。

现在大家都知道了,这些事儿的缘由都是——进入决赛的资格现在不看单项成绩了,改看“体能测试成绩”。

所以傅园慧、余贺新和王简嘉禾,你们预赛就算游得比菲尔普斯快都没用。

谁叫你们3000米跑的太差?

傅园慧和余贺新:喵喵?我改行练长跑了?

傅园慧还能吐槽,成千上万还没出名的运动员呢?

一旁有人说了,你们还算是用身体的角儿,我呢?

众人定睛一看,是一位象棋选手。

原来不仅游泳体操跳水田径队,连象棋选手也逃不过体能测试!

嗯,马八平四!

嗯?车五……1000米!

卒。

象棋也体测……

再想象一下,有朝一日柯洁在走入棋室之前在田径场上口吐白沫,痛失头衔。

画面太美,不敢看。

各单项赛事这么安排,都是有根据的。

根据就是国家体育总局在今年年初下发的通知《国家队体能达标测试评分标准》。

所以,并不是凭空想象的,这都是有根据的。游泳队能上热搜是因为几个运动员名气大,所以泳协的回应也来得最快,最“力拔山兮气盖世”。

泳协主席周继红的回应是:

“规则面前人人平等,这几个运动员的成绩要客观分析:余贺新的成绩,其实只相当于去年的世界第11,这能让他进去半决赛,但无法进入决赛。”

周继红的回应

“傅园慧的成绩达到奥运A标,但和世界水平仍有巨大差距。我们不缺A标,缺的是在奥运会进入决赛甚至拿奖牌的实力。”

所以,傅园慧在喀山和布达佩斯世锦赛拿的金牌和银牌都不能算“世界水平”,在里约奥运会拿的铜牌也不能算。

老实说一瞬间人们差点以为东京奥运会改了规则了。

很多人说,按理周继红运动员出身,不像是会说这种折腾运动员角度的话嘛。

其实,原因你们都懂的,只是你们不说而已。

有一个可能很多人都会忽略的点:点评这几个游泳运动员成绩的周继红,是奥运会10米跳台金牌得主,现在是中国跳水队的领队。

也会有人说了:作为运动员体能为基础那是基本要求啊怎么就错了?你看也不是所有游泳运动员都在这里吃瘪啊?你看汪顺他不就在体测里拿了将近满分吗?证明其实并不是所有游泳的都跑不了步嘛。

嗯,打个比方:全国作文大赛的参赛人,首先要考个高等数学微积分,以微积分的成绩来决定作文大赛的名次,理由是“你的写作水平其实也和世界水平有巨大差距,我们不缺能写的,缺的是能拿诺贝尔文学奖的人,所以考你们微积分是锻炼你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只是因为破了亚洲纪录却无缘决赛太过刺眼……

当然了,肯定也存在能拿诺贝尔文学奖的人,他的微积分成绩同样满分的人嘛,所以这套方法没错。

所以汪顺同学就是那个天之骄子。

我突发奇想,制定这套准则的人可能大致都是金庸小说迷,你看虚竹和苏星河逍遥子下“珍珑棋局”,这仨不都是“武林高手”嘛。

高手都是可以摘花伤人的,棋子当然是可以作为暗器的,这里面有好几门极为高深的武功绝学,高手自然是可以融会贯通,在棋力和武功上互相促进的。

好的,以上都是我瞎编的。

中国足球的体测时代

回到正题,我是个写足球的,熟悉中国足球的朋友大概都对这种体能为先的做法不会陌生。

大家记忆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上世纪90年代甲A体测中的12分钟跑和25米折返跑有所记忆?

大家众所周知的中国足坛名将们,有多少就在12分钟跑里折戟沉沙,每年都是“困难户”,甚至有的还因为通不过这种测试而直接退役。

现任的中国足协副主席高洪波高指导一定深有体会,如果在不远的将来中超恢复体能测试,记者一定问一问高指导如何感想。

高指导当年可也是困难户

这种体测在21世纪之后演变成为YOYO体测,在测试方式和项目上有所侧重不同,但理论基础是一致的。

球迷们当时大多对这种体能测试嗤之以鼻,但十多年后球迷对于中国球员的“白斩鸡”现状同样也嗤之以鼻。

因为无论体不体测,跑不跑12分钟跑,中国足球就那样,没离开过。

很多网友都说,说体育总局这次是一拍脑袋做的决定我们决不同意,这起码拍了两次脑袋,才可以把脑袋拍成这样。

其实没有错,那错在哪里?

但你仔细回想一下,文件原文里的“体能储备是顽强拼搏和赛出精神的基础”理论上来讲并没有错,那么各单项协会按照自己对文件精神的理解,何至于就出现了将这种体测当成了决定成绩的唯一硬指标?

其实对于测试的理解,最近的一个最好的例子,我认为是中国男篮的前一任主教练宫鲁鸣。

宫指导在2014年挂帅男篮,然后大练体能,当时也被所有舆论千夫所指,受到的待遇跟现在其实差不了多少。

宫鲁鸣当年受到的千夫所指

但经过了魔鬼的体能训练后的中国男篮球员在2015年的亚锦赛中表现出脱胎换骨的气质,落后韩国队20分都能追回来,什么时候面对伊朗的时候我们也能用身体优势去复仇成功了?2015年男篮亚锦赛。

这也是在今天之前中国男篮最后一次出成绩的大赛。

为什么宫鲁鸣的体能“倒车”就成功了?你再深入了解一下就可以知道:宫鲁鸣的大练体能,在针对不同位置的球员身上仍是“细化要求”的。

简而言之,对于体重大移动能力一般的内线球员,不会强制性的要求“达不到时间就不给上场”,毕竟这种不论位置的傻练是违反篮球运动本身规律的。

然后他夺冠了

虽然魔鬼训练,但又有因地制宜,这才是宫鲁鸣那支男篮能够拿到最后“高光成绩”的本质因素。

所以看到这里你明白了,“重视体能”并没有错,“一刀切”才是罪魁祸首。

足球圈里,12分钟跑练废了多少天才,篮球圈里,张兆旭深蹲重伤、李晓旭体测跟腱断裂。

田径圈里,百米冠军苏炳添的3000米只有13分38秒,因为现在随便一个有定期参加跑步运动的“跑友”都可以告诉你,慢速有氧和短途爆发冲刺跑,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运动。

你让百米冠军跑3000米一样跑不过普通人

乃至于现在的游泳池,以及更加诙谐的用肌肉代替头脑的象棋“体测”。

不要问,问就是“锻炼精神属性”。

这让“体能训练”这个本身有积极作用的举措,远远背离了它的初衷。

“一刀切”,毕竟省事省时。

但在体操赛场上出现的这一幕很容易带来一个事实:

很多项目的顶尖水平运动员可能会因此无缘奥运会,在距离东京奥运会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很多优秀运动员的奥运会大门会因此被关上,而作为一个运动员人生能有几次奥运会的机会?

希望这种情况很快得到扭转

更现实的是:最好的运动员不能参加东京奥运会,到时候如果奥运会成绩大滑坡,那一地鸡毛之后又要推倒重来一次?

体育总局的“体能测试”本身似乎没有错,但如何细化有针对性地让它真的成为“提高成绩”的动力和手段,才是真正难的,毕竟那么多的大项,下面还有几百个小项,这本身是一个极为复杂庞大的工程,确实不是“拍两下脑袋”就能成功的。

如果试验之后能改正错的,那还算是有道理

话说,如果那么轻易成功,运动员的拼搏魅力也就没那么大了,不是吗?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